“iASK” 模式引發歷史學習的好奇心

“iASK” 模式引發歷史學習的好奇心 英國公立學校運用繪畫彩旗幫助學生對比兩種迴異的歷史觀 初中兩史的課程諮詢,成為城中熱話,作為一位兩史老師,我關心課程大綱的範圍,更關心能否回應學習需要;但是,老師應如何實踐才能讓學生投入學習?   在課堂上,各地的歷史老師都面對相同問題:課時不足。在去年參加的 「 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 」 與今年的借調經驗之中,讓我與國外學校及機構交流歷史的學與教,並有機會聯繫本地和內地老師。我看到歷史學習的大趨勢是趣味引入,引導學生思考、探究、發問,建構學生的歷史觀,熟習學習歷史的方法,最終和生活連繫。其實千百萬種的學習方式,都只為一個目的 —— 有趣地讓學生學得更好。   我們發現,無論是國內或國外,有趣有效的歷史課堂均有以下元素: 充滿熱誠的團隊 ( 總有某些老師,單是說課已經十分吸引 ) 有趣、且合符學生水平的資料 ( 能照顧學習的多樣性的多元化資料 ) 協助探究及建構知識的課程設計 ( 引導學生如偵探般從史料中發現真相 ) 鼓勵師生聆聽和分享 ( 以學生回應主導課堂,並由老師點撥發展 ) 和生活相關的課題 ( 體驗歷史不只是 「 死人的事情 」 )   以上的元素,包括了態度、技能和知識 ( ASK ) ,並加入 “ insight ” 及 “ inquiry ” ( “ i ” )…

反轉課室再油漆

反轉課室再油漆】騰空一個下午 創新教師推行價值教育 原文刊於 《 明報周刊 》 :   https://www.mpweekly.com/culture/%e6%95%99%e5%b8%ab%e5%89%b5%e6%96%b0%e5%8a%9b%e9%87%8f-%e6%84%89%e5%bf%ab%e5%ad%b8%e7%bf%92-%e5%8f%a6%e9%a1%9e%e6%95%99%e8%82%b2-117487   尾隨陶老師踏入課室,撲面而來是看得見的二氧化碳,就似舞台上的乾冰效果,濃烈程度足以令人馬上打呵欠。 「 你們剛才上什麼堂? 」 數學。 「 有測驗嗎?還是派卷?怎麼你們都沒精打采? 」 陶老師問。回答有好難、好悶,還有嘆氣和托腮。   五分鐘的新鮮空氣 早上第二節的英文堂還未開始,面對一雙雙快要張不開的眼睛,陶老師心知不妙。這天,她安排學生做聆聽練習。聽錄音之前,陶老師先向同學解釋一次問題,重溫教過的詞語。 「 如果我要去課室後排右下角,應該怎樣走? 」 學生算是給足面子,go straight、turn right、second street ( 第二條走廊 ) …… ” Where should I go now? ” Die。一個同學半開玩笑,半發洩情緒地答。   陶老師一笑置之,然後,悠揚音樂在課室迴盪,一分鐘的預備時間開始,同學陸續發呆和小睡。錄音播放完畢,陶老師問有沒有誰想聽多一次,全班靜默。對完答案,還有另一份練習。這次,主題是香港景點。   去 Temple Street 可以買些什麼? 「 紙巾! 」 學生開始回過神來搶答。介紹完青馬大橋,陶老師又問,你們知道什麼橋最有禮貌嗎?同學你眼望我眼。竟然沒聽過?是 thank you 啊!面對老師的爛笑話,空氣中沉靜了一秒,然後爆出笑聲。  …